看完之後,希望有人能夠開始「打開書」

 

我打開書,我讀一讀。

 

「我打開書,我讀一讀書。我合上書,把書放下。」

 

還記得嗎?這是小學一年級第二課的課文。我們當時在讀這段文字時,學的還只是注音。 這篇課文被安排在第二課,或許是因為對一個剛進小學的孩子來說,要建立讀書的觀念很重要,所以在學習的安排上,僅次於「老師好,小朋友好」這樣的禮貌教育。只是,在閱讀風氣每況愈下的今天,這篇課文讀來格外諷刺。儘管讀書的扎根教育,這麼早就在課文中置入,但終究不敵現實的變化。

 

隨著網路資訊輕薄短淺、聲光刺激的更新推迭,讀書這件事變得很「文青」。年輕人不愛讀書、大學生寧可把錢花在3C資訊產品上,也不願拿其中的一小部分來買書,少子化加上少讀化,讓出版的前景變得很憂心。面對這樣的事實,身為一個出版人,當然要先努力推出好的產品,吸引消費者的眼光,否則讀者真的就會合上書,把書放下了。只是閱讀這件事,除了好商品外,似乎更需要追求閱讀的動力與習慣養成。

 

以前讀書,完全是建立在學習測驗的基礎上,目的是通過考試。現在讀書,如果不是因為對閱讀存在美好的經驗與感動收穫,實在找不出理由,非讀不可。再細讀這篇課文,我發現簡單的四句話,很符合我一直以來的閱讀心情,難怪我熱愛閱讀。

 

打開書,我就會有一種期待出現。從書籍的紙感、裝楨、封面設計到書名或文案介紹,在在引領我的好奇與興趣。選定好對自己有吸引力的書後,讀一讀書,在翻書閱讀的過程中,更像是在經歷一場精采的演出或探險,總會在字句段落的結尾,發出驚嘆與讚美,或偶爾夾雜失落的批評。合上書,心情經常是複雜的,無論書的內容是否得我心,只要是用心讀過,必定滿足。把書放下,我會將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,化作尋找下本好書的動力。

 

閱讀就應該這麼簡單,也要如此深刻。讀書不需要高深的學問或是論調,只要恣意打開書,輕鬆讀一讀,必定會發現閱讀的樂趣;閱讀的樂趣多了,自然就培養出興趣了。相信,每個人都可以因為閱讀而感動美好,啟發無限的想像可能。找個時間,溫習你曾有的閱讀時刻,找回你最單純的快樂吧。

 

  書虫公司總經理 林福益

 

來源:書虫俱樂部電子報的虫說新語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